福鼎,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与浙江温州毗邻,是闽东南通往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北大门”。于清乾隆4年(即公元1739年)置县,1995年撤县设市,城市规划控制面积200平方公里,现辖16个乡镇(街道)、1个开发区,共有250个村、29个居委会,其中沿海乡镇有12个。全市陆地面积152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960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近10倍,其中滩涂面积6670公顷,0~20米等深线浅海面积7万公顷。人口56万,老区基点村231个,老区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6%,少数民族乡1个、民族村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
——区位优势。福鼎南距省会福州230公里,北邻浙江温州84公里,东至台湾基隆142海里,104国道、高速公路同三线和温福铁路纵贯全境,水陆交通便捷,“南联北接”的时空距离短。同时,福鼎是闽浙两省海陆相连的唯一县级市,历史上同浙南有着密切的经济社会文化往来,边界贸易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是我省重要的省际边贸改革试点县(市),2004年边界贸易额50.7亿元,增长10.7%。
——港口优势。拥有海岸线长432.7公里,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有大小港湾41个,岛屿81个。天然深水良港之一的福鼎沙埕港,水深港阔,长年不淤不冻,万吨巨轮出入不受潮汐限制,在3.7公里长的岸线上可建5~10万吨泊位8个,1万吨泊位10个,是国家二类口岸和国家一级渔港。
——旅游优势。奇山秀水和滨海岛屿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海上仙都”太姥山的自然景观以花岗岩洞为特色,在国内同类景观中发育较全且特色明显,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融山、海、川、岛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有太姥山岳、晴川海滨、九鲤溪瀑、福瑶列岛、桑园翠湖等五大景区和翠郊古民居、冷城古堡、昭明十刹等一批历史古迹。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太姥山文化旅游节,使太姥山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旅游经济迅速发展。
——矿产资源优势。白琳玄武岩(俗称“福鼎黑”)矿山储量约5000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3800万立方米,占全国黑色石材产量70%,是全国十大石材生产出口基地之一。还有辉绿岩、木纹岩等花岗石和叶腊石、紫砂陶土矿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全市玄武岩石材加工企业有400多家,玄武岩矿山和石材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
——传统农业优势。福鼎海域广阔,盛产大黄鱼、青蟹、泥蚶、弹涂鱼、石斑鱼等珍贵海产品,是闽东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渔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是全省十大渔业县(市)之一。目前,在前岐、秦屿、店下等乡镇建成了三个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园区。林业、畜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世界奇果—四季柚、中国名芋—槟榔芋、食用菌(蘑菇)、白琳工夫茶以及大白毫始祖—太姥绿雪芽等蜚声海内外。
——文化底蕴深厚。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传入也比较早,自秦汉以来,就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深厚的道教、佛教、儒教文化,独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文化、独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与闽东老区的革命精神共同构筑现代福鼎多元的文化体系,1997年和2000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日异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生产性项目落户我市,增强了我市经济发展后劲与活力。共引进70多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正式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50亿元。与此同时,良好的市场、服务、信用环境,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了可持续的发展氛围和条件,在2004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评价中,成为“经济发展十佳”县(市)之一,县域竞争力居全省第18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